ESC2010心房颤动(简称房颤)治疗指南发布2年以来,一些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临床研究如AVERROES(阿哌沙班 vs 阿司匹林)、ROCKET-AF(利伐沙班vs 华法林)、ARISTOTLE(阿哌沙班vs 华法林)相继发表,为新型抗凝药物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充分的证据,同时一些新的治疗药物被批准上市。
周玉杰 李月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
ESC2010心房颤动(简称房颤)治疗指南发布2年以来,一些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临床研究如AVERROES(阿哌沙班 vs 阿司匹林)、ROCKET-AF(利伐沙班vs 华法林)、ARISTOTLE(阿哌沙班vs 华法林)相继发表,为新型抗凝药物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充分的证据,同时一些新的治疗药物被批准上市。有鉴于此,2012 ESC会议发布了房颤治疗指南更新,强调更早发现和诊断房颤,更加细化卒中危险分层,更加积极抗凝,为临床医生治疗房颤提供了更加全面、详实的指导。
积极筛查,早期发现房颤
指南指出,房颤在发达国家的发病率大约在1.5%~2%,房颤患者卒中的发生率增加5倍,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增加3倍,死亡率也较高。因此在并发症出现之前早期发现和诊断房颤比预防卒中更为重要,指南推荐对于65岁及以上的患者可以随时测量脉搏,对于脉搏不规律的患者建议行心电图检查及时发现房颤(ⅠB)。
卒中和出血评估
精确辨识真正的卒中低危患者——CHA2DS2-VASc 评分推荐:指南强烈推荐在临床实践中,医生的关注点应该从发现“卒中高危”患者转变到发现 “真正的卒中低危”患者,如<65岁孤立性房颤患者,这部分患者不需要抗凝治疗。CHADS2评分相对简单,没有包含临床上常见的一些卒中危险因素,很多CHADS2评分低危的患者(评分=0)并不是真正的低危。CHA2DS2-VASc评分包含了临床上最常见的卒中高危因素,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该评分可以发现真正的卒中低危患者,优于CHADS2评分。在CHADS2 评分=0的患者,1年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.85%(CHA2DS2-VASc 评分=0),1.75%(CHA2DS2-VASc 评分=1),2.69%(CHA2DS2-VASc 评分=2),3.2%(CHA2DS2-VASc 评分=3)。指南推荐应用CHA2DS2-VASc 评分评估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卒中风险(ⅠA)。
平衡卒中/出血风险——HAS-BLED 出血评分推荐: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在给予抗栓治疗前均应该进行出血风险评估(ⅠA)。ESC房颤指南、加拿大心血管指南、欧洲心脏节律协会等均推荐应用HAS-BLED评分,≥3的视为高危患者,应规律复诊,严密观察以防止出血事件(Ⅱa)。但是应用该评分的目的并不是要让出血高危患者不接受抗凝治疗 ,而是使临床医生有客观的工具评估房颤患者的出血风险,及时纠正未被控制的出血危险因素(Ⅱa)。
新型口服抗凝药物(novel oral anticoagulants-NOAC)
指南指出阿斯匹林预防卒中的作用有限,并且有潜在的危害,其主要出血的发生率与口服抗凝药物没有差异,尤其在高龄患者。指南不再推荐卒中低危患者应用抗血小板治疗,抗血小板药物(阿斯匹林、氯吡格雷单独或联合)仅限于拒绝应用口服抗凝药物(OAC)的患者(Ⅱa)。
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主要包括2类:直接凝血酶抑制剂(达比加群)和Xa因子抑制剂(如利伐沙班、阿哌沙班等)
达比加群酯(Dabigatran etexilate)
基于RE-LY试验的研究结果,美国FDA、欧洲EMA以及多个国家批准达比加群用于预防卒中和系统性栓塞。EMA的适应证是:非瓣膜病房颤患者,具有至少1个卒中危险因素(既往卒中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系统性栓塞;左室射血分数<40%;症状性心力衰竭、年龄≥75岁或≥65岁至少伴有以下疾病-糖尿病,冠心病或高血压)。FDA批准150 mg bid,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75 mg bid;EMA批准了110 mg和150 mg两个剂量。
利伐沙班(Rivaroxaban)
ROCKET-AF试验是随机、双盲的大型临床研究,入选了14 264例房颤患者,随机接受利伐沙班20 mg/天(内生肌酐清除率30-49 ml/min的患者15 mg/天)或华法林治疗。入选患者卒中的风险高于其他NOAC 房颤研究。结果在卒中和系统性栓塞主要终点上,利伐沙班不劣于华法林。缺血性卒中没有明显下降,但是出血性卒中和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在利伐沙班组明显降低。利伐沙班已被FDA和EMA及多个国家批准用于预防非瓣膜病房颤的卒中。